|
深圳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学院
学术学位:130100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130400美术学(一级学科);130500设计学(一级学科);
专业学位:135108艺术设计(二级学科);
学院主页:无;
咨询电话:0755--26537140;
电子信箱:0755--26537140;
办公室:文科楼2623。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深圳大学于1994年创建设计系,2006年发展为艺术设计学院。学院现有设计艺术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点。本科5个系7个方向:工业设计、环境艺术、服装设计工程、服装品牌策划与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动画、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余人,近3年学生在各类比赛及展览中获奖100多项。2009年有16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有一件作品获金奖。学院拥有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院刊《设计学刊》与《中国版画》杂志。由深圳大学与深圳市“设计之都”推广办共建的现代设计博物馆,该馆坐落于深圳大学科技楼一楼,现有展厅2300㎡。建有7个实验室:动画实验室、服装设计实验室、环艺设计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设计基础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及陶艺实验室。院图书资料室有专业图书20000多册。 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均来自国内和国外著名高校,行政技术8人。有正高职称的14人,副高职称者20人,中级职称者23人,有博士学位的13,硕士学位的45。 近年学院加快国际化步伐,先后与比利时、英国及香港建立合作关系。全院师生员工勤学、拓创,正为把学院办成在同类院校中有特色、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学院而努力奋斗。
学院主页:http://art.szu.edu.cn
咨询电话:0755-26537140
咨询邮箱:ysxy06@163.com
专业介绍:
130100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130100 专业名称:艺术学理论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艺术学
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系统专业学习和研究训练,具有扎实的艺术学理论知识基础,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可以运用艺术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主动选择艺术研究专题进行持续研究;能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或在较高层次的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
学科方向 1.艺术史论:研究艺术演变过程和历史,以及艺术产生、发展及存在的各个环节普遍原理及其规律。
2.艺术文化学:研究艺术文化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大众文化语境下的艺术价值体系、价值结构和价值转换、艺术本体论、艺术类型、艺术批评方法等重要课题。
3.艺术管理学(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以文化创意产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创意策划和艺术管理的学理研究,同时注重学生创意策划、市场应变能力与实战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懂艺术、能研究、会管理、善经营的文化创意产业复合型人才。
导师队伍
(重点) 李凤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和“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深圳市国家级高层次专业人才。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近百篇。
黄永健,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教育培训部主任。出版《艺术文化学导论》、《深圳文化产业研究报告》、《中外散文诗比较研究》等论著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发表文学作品文学评论及艺术评论文章两百余篇。出版散文、诗集《后海湾潮音》、《清水湾画意》、《愤怒的剑兰》、《来如春梦》等四部;现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艺术在中华文化复兴中的建构作用”。
周志民,博士,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深圳市高层次人才、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大学优秀学者,主持6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出版5部教材或著作,发表论文60余篇,10余次获省级、市级及国内外学术会议科研奖励。
黄玉蓉,中山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共文化政策研究中心艺术学出站博士后,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副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公共文化政策研究,目前主持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参与多项国家文化部、地方文化部门咨询项目。
课程设置 主要核心课程有艺术理论、中外艺术史、艺术批评学、艺术文化学、艺术管理学概论、文化产业专题研究、创意策划与市场营销、创意管理学、艺术市场学等。
教学资源(重点) 本学科主要依托获得了“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市文化产业教学与培训基地”、“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资质的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进行研究生培养,目前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欧盟KEA创意机构、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文化科技研究中心等开展战略合作,并与深圳华侨城OCT Loft 、F518、腾讯、雅图、A8音乐等企业建立了相互交流、培训学习等产学研合作关系。
奖助体系
(可选项)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设立“艺术学理论研究奖学金”,用于奖励研究生发表的优秀学术成果。
培养特色
(重点) 本学科点重视对于学生的艺术批评能力和文化产业研究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具体的实操能力。
就业方向 通过三年学习,学生可望在理论研究方面得到提升,并顺利进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各行业领域、具有从事文化研究、艺术教学、艺术产业实操、文化产业管理等工作的实力。首届研究生将于2015年毕业。
以往生源情况(可选项) 截止2014年6月,本专业已经招收了3届共21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对报考者的要求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修养和学术素养,关心各类艺术现象,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兴趣、学术悟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学术潜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咨询电话:0755-26733378 咨询邮箱:hyjhk@163.com
1351192131@qq.com
130400美术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130400 专业名称:美术学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艺术学
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系统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美术学理论知识基础,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前沿动态,可以运用美学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主动选择艺术研究专题进行持续研究;能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学术研究工作,或在较高层次的艺术管理、编辑出版、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等部门从事策划、管理、编辑、评论、创作等工作的人才。
学科方向
1、版画与数字图像应用研究:继承、学习中国版画传统,吸收信息时代前沿的版画创作理念、方法与材料,创作出中国的、当代的、个性的版画作品。
2、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研究:在研修中国传统绘画及水墨画技法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画创作与当下社会时间联系的形式及内涵。
3、油画创作与教学研究:研究油画的艺术语言以及油画艺术的当代语言形态为主要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
导师队伍
(重点) 学位授权点共有导师共 1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比为 6 %。
钟曦,教授,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国版画》杂志副主编;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2000年获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金奖。
潘喜良,教授,2010年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中国民主促进会深圳市委会民进画院院长,广东省开明画院副院长;在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亚》等连环画作品五十余部。
陈向兵,教授,深圳大学美术馆馆长,《南方油画》杂志执行副主编;在《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周举,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学博士;目前主持多项省市级研究课题,多次组织全国大型版画展览及论坛,在《美术研究》《美术观察》等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课程设置 主要核心课程有中外版画史、版画学导论、美术史专题研究、中国画写生、传统绘画精品研究、油画人体、油画基础、当代绘画形式研究、综合材料表现等。
教学资源(重点) 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2004年成功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8人。本专业在研的学术研究课题20余项,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系统完备。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与国外艺术院校、国内兄弟院校联系不断加强,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侧重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
奖助体系
(可选项) 可参考深圳大学学校的相关规定
培养特色
(重点) 近年来美术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侧重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并注重研究型、创新型美术人才的培养。
就业方向
深圳大学美术学专业毕业生一般在国内高校、画院、美术馆及其他教育、创作机构就业。近五年本专业就业率为100%。
以往生源情况(可选项) 深圳大学美术学硕士专业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共招收研究生100余名,2015年招收16名学术型研究生。
对报考者的要求 欢迎本科为同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咨询电话:0755-26558651 咨询邮箱:ysxy06@163.com
130500设计学(一级学科):
专业代码:130500 专业名称:设计学 学制:三年 所授学位:艺术学
培养目标 具有较为系统地设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地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掌握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技术,能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向,合理运用科学方法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或设计实践;能了解相关学科发展动态并能结合于实践运用,具有整合多种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检索查阅资料,进行学术研究及有效地交流沟通,并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研究奠定理论与方法基础。
学科方向 1、产品艺术设计研究:研究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设计问题的专门领域,以家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的造型开发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
2、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关系的应用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
3、服装艺术设计研究:研究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
4、动画设计艺术研究:研究多媒体技术应用、动画市场的潮流资讯和行业信息,动画创作及相关设计领域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技巧。
5、平面艺术设计研究:研究平面及数字技术媒体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问题的应用方向。
6、设计学理论(设计史论/创意管理):揭示与探索影响设计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原因及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设计的当下价值及未来趋势。以文创产业需求为导向,对艺术与设计进行交叉学科研究,通过艺术设计学与管理学、策划学、营销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培养掌握商业模式顶层设计及项目营运管理实务的,懂艺术、能设计、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级创意创业复合型人才。
导师队伍
(重点) 现有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博士10人。
学术带头人吴洪教授、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在《装饰》《美术观察》《文艺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和作品一百多篇;主持国家社科艺术类基金项目;策划并主持四届“深圳设计论坛暨设计展”,为深圳设计制度建设搭建了一个宣传平台;策划并于大学校园里建成中国首个现代设计博物馆,成为深圳设计之都的名片之一;2011年任深圳设计邀请展的学术策划人和组织者,2012年任首届中国设计大展的学术委员及大展论坛的主要策划人,2006年曾代表中国著名品牌设计师首次在米兰国际时装周发布作品。
崔育斌教授、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硕士,深圳现代艺术与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孟菲斯大学、英国兰开夏中央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美学、美术理论与实践。 开设课程:《设计概论》、《设计美学》、《艺用视觉心理学》
罗莹教授、198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学士毕业,1994年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1997年获“真皮标志杯”全国皮革服装设计大赛二等奖;1998年被评为深圳市“市级优秀教师”;1998年在“SAGA”丹麦皮草设计选拔赛获胜并出国学习、培训;1999年获选深圳市“十佳设计师”称谓;1999年系列设计作品“逸”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0年被深大评选为“千百十跨世纪人才”院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2001年“名瑞杯”国际礼服、婚纱设计大赛优秀奖;2004年系列设计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近五年在各种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二十多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
陈敏教授,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系主任,文化产业研究院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学MBA教育中心导师。博士研究生毕业。曾获“全国杰出教育研究者”、 “深圳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共有6部学术专著、编著于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等出版;多篇论文发表于国家一级核心学术期刊;成果曾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近五年来本专业共发论文18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艺术学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8项,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系统完备。
课程设置 设计美学、设计艺术思维方法研究、专题设计、专业实践
奖助体系
(可选项) 可参考深圳大学学校的相关规定
教学资源(重点) 所有导师都和校外企业建立联系,一起合作开发横向设计类研究项目,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学院也和国外多家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正式签订协议的有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艺术学院等;同时把国内多家品牌企业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基地,有深圳歌力思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深圳江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浪尖产品设计公司、康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图人设计有限公司、于强室内设计事务等,有着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培养特色
(重点) 近年来设计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侧重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并注重兼容性、当代性和地域性的设计教育研究体系。
就业方向
一般在艺术设计、设计与科学研究、高级设计管理和高等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等行业就业。2015年本专业就业率为100%。
以往生源情况(可选项) 本专业自2007年正式招生,七年共招收170名研究生。其中2015年共录取26人,其中硕招单位18人,深大往届生 6人,深大应届生4人。
对报考者的要求 欢迎本科为同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咨询电话: 0755—26558651 咨询邮箱:ysxy06@163.com
135108艺术设计(二级学科):
专业代码:135108 专业名称: 艺术设计 学制: 三年 所授学位:艺术学
培养目标 具有较为系统地设计学理论基础和系统地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掌握设计学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技术,能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向,合理运用科学方法独立开展学术研究或设计实践。
培养方向 1、产品艺术设计研究:研究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设计问题的专门领域,以家具、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的造型开发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
2、环境艺术设计研究:研究自然、人工、社会三类环境关系的应用方向,以优化人类生活和居住环境为主要宗旨。
3、服装艺术设计研究:研究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
4、动画设计艺术研究:研究多媒体技术应用、动画市场的潮流资讯和行业信息,动画创作及相关设计领域的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基本技巧。
5、平面艺术设计研究:研究平面及数字技术媒体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问题的应用方向。
导师队伍
(重点) 现有硕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博士10人。
蔡强教授、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 分会理事、ICAD中国地区环境艺术委员会---景观设计委员会主任 ,先后出版专业编著8部,主编专业年鉴及教材8部。在国家级学术刊物《装饰》、《美术观察》、《雕 塑》、《深圳大学学报》发表多篇论文和作品。完成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成果数十项,多项作品获奖。
王方良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设计美学方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设计方向)硕士;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士。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目前主持201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公共设施设计理论研究》(批准号13CZX088)。已在《装饰》、《美术&设计》、《艺术百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CSSCI检索2篇;被ISI Proceedings检索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收录1篇;入选《中国工业设计十年优秀论文选》2篇;获学术奖励2篇。出版学术专著《设计的意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第1版)一部;完成《艺术设计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第1版)“艺术设计管理”一章的编写。主持的设计项目主要有深圳市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业纪念品设计;深圳东部华侨城飞船模拟器座舱设计
潘杰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业造型专业获文学学士,1991年—99年先后在日本千叶大学工学部工业设计专业及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色彩学专业学习,1999年东京艺术大学色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开发、设计了《擦玻璃机》、《系列灯具》等新产品分别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等。参加了国家85期间重点课题《仪器仪表造型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出国后在日本色彩学权威杂志《日本色彩学会志》发表了《“愉快”、“不愉快”感情表现的色彩情报特征》等多篇论文。在日本企业工作期间先后独立开发设计了《眼睛疲劳消除装置》(获日本发明专利,通过日本医学临床鉴定)等四项新产品。
校外导师罗成(浪尖产品设计公司总经理)、金勇(康佳工业设计所所长)、丁长胜(嘉兰图设计有限公司总裁)、陈野槐(贵丝时装总设计师),孙明辉(深圳市华博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建筑师)、侯军(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
近五年来本专业共发论文180余篇,承担包括国家艺术学重大课题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8项,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系统完备。
课程设置 设计美学、创意管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设计语言研究、设计专题研究、设计实践
教学资源(重点) 所有导师都和校外企业建立联系,一起合作开发横向设计类研究项目,各种项目经费总额达500余万元。学院也和国外多家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正式签订协议的有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艺术学院等;同时把国内多家品牌企业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实践基地,有深圳歌力思服饰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姜峰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浪尖产品设计公司、康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图人设计有限公司、于强室内设计事务等,有着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条件。
奖助体系(可选项) 参考深圳大学学校的相关规定
培养特色
(重点) 近年来设计学专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术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侧重高水平学术人才培养,形成了具有深厚文化传统底蕴,并注重兼容性、当代性和地域性的设计教育研究体系。
就业情况
(可选项) 一般在艺术设计、设计与科学研究、高级设计管理和高等学校设计艺术教育等行业就业
以往生源情况(可选项) 2015年共录取26人,其中硕招单位 18人,深大往届生 1人,深大应届生1人,录取211学校3人,985高校1人。
对报考者的要求 欢迎本科为同类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咨询电话: 0755—26558651 咨询邮箱:ysxy06@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