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一、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简介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于1997年6月由原管理系、行政学系和软科学系合并组建而成。建院以来,学院一直坚持教学与科研互动,规模与水平并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已逐步形成重点领域优先发展、各学科协调并进的良性格局。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8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38人,博士(后)99人,学术梯队完善,科研实力雄厚。
管理学院是集文理于一身的综合管理人才培养机构,目前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和公共管理共5个系,设有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6个本科专业;设有“管理科学与经济决策”1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公共管理”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工商管理”为国家特色专业。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深圳大学工商管理学科被评为B-(排名全国前30%),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被评为C+(排名全国前40%)。此外,学院还设有工商管理专业硕士(MBA)和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项目。
二、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经济决策博士点简介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管理科学与经济决策”博士点是设置于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之下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面向新时代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新经济现象,针对企业和市场在现实经济中面临的复杂管理决策问题,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要目的,融合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理论与方法,探索能够反映新时代经济特征的现代企业管理规律。
依托管理学院,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研队伍,现有科研人员2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教授11名(含1名美国终身教授和1名美国特聘教授),副教授14名。科研团队中,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名,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7名,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入选者3名,深圳大学优秀学者和荔园优青8人,深圳大学交叉学科创新团队1个,发表SSCI和SCI论文数十篇,获得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近5年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超过20项。目前,在站博士后已获批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含4个一等资助,1个特别资助),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博士启动项目。
三、2020年博士后招聘计划为不断推动深圳大学管理科学与经济决策学科发展,吸收高层次优秀人才充实到科研队伍之中,本博士点在以下研究方向长期招聘国内外优秀人才:优化决策与市场行为、资源环境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择优录取,人数不限。其中2020年博士后招聘的具体方向及合作导师名单如下:
(一)优化决策与市场行为方向
(*注:当合作导师有两位时,表示第二位为博士生导师,实际主要合作导师为第一位老师。下同。)
(二)资源环境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
四、博士后待遇与工作条件深圳大学(普通)博士后综合年薪约32万元
1.深圳市待遇:
(1)按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博士后考核与津贴发放标准,18万元/年(免税);
(2)出站博士后留深工作并与工作单位签订3年以上合同的,提供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出站博士后符合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条件的,可以申请160万元的住房补贴(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为准);
(4)若深圳市博士后人才资助政策有所调整,以最新的文件规定为准。
2.深圳大学待遇:
(1)按深圳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每年发放约14万的综合年薪(文科,具体金额以博士后工作合同为准,含导师津贴1000元/月),同时给予优秀的博士后实施入站奖励;
(2)科研奖励: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者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博士后,深圳大学按规定给予科研奖励或配套资助;
(3)符合学校人事部门政策要求的优秀博士后,可优先竞聘深圳大学正式教师职位。
3.管理学院待遇: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超出任务的额外的科研成果,以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作为第一单位,将获得管理学院教师同等的奖励待遇。
4.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负责人身份申请各级科研课题资助。
5.博士后人员进站,可自愿选择落户本市,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办理随迁入户;其子女入托、入学的有关事宜,参照深圳大学教职工办理。
本站博士后的考核要求及具体管理要求,参见《深圳市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和《深圳大学博士后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五、博士后的岗位职责1.完成合作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
2.管理科学与经济决策博士后由管理学院组织考核;
3.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限一般为两年,期满后按时出站;
4.博士后在站期间须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或2篇权威期刊论文,或1篇顶级期刊论文(权威和顶级期刊的确认标准参照《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顶级、权威学术期刊目录(2013版)》相关规定。
六、报名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品质好,行为端正,无违法犯罪纪录。
2.已获得经济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已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进站前能获得博士学位),但海外(含港澳)必须获得学位证书;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的人员,身体健康。申请人不能申请其博士毕业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具有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全职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
5.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博士论文摘要、代表文章等材料发到Email:zlsgllt2423@163.com,并请注明应聘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合作导师+姓名+高校人才网。
6.接到面试通知的申请人需提交一份应聘方向的博士后研究计划(字数不限)。
七、联系方式网址:http://ma.szu.edu.cn/
电话:0755-26534615
联系人:胡老师
通讯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 深圳大学文科楼4楼1401室
邮政编码:518060
E-mail:zlsgllt2423@163.com
附:深圳大学简介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建校36年,深圳大学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学校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制定了《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成立了饶宗颐文化研究院、刘宇一艺术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区大学文化。
深圳大学现有粤海、沧海、丽湖、罗湖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校园总建筑面积14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图书馆馆舍53202㎡(含丽湖校区图书馆一期),全校纸本资源418万余册;数据库384种,含全文电子图书264万册,全文电子期刊12.8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1个。
深圳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768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8632人、硕士研究生8337人、博士研究生301人、留学生414人,成人教育学生23706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4个教学学院,97个本科专业,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2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84位。学校发起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1所,上线课程413门,选课学校累计119所,认学分学校累计61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70万。2018-2019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773项,其中国际级87项、国家级337项、省部级328项。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3660人,其中专任教师2350人(教授543人、副教授667人)、技术人员544人、管理人员766人。我校博士后1368人,专职研究人员559人,访问教授178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18人(含短聘6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2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3人(短聘),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短聘),新加坡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诺贝尔奖(生理和医学)获得者1人(短聘)。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长江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万人计划3人。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19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1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365项,稳居全国第16位、广东高校第2位;2018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3项,位居全国第36位、广东高校第4位。SCI收录论文3791篇,SSCI收录论文381篇。获科研奖励2846项。获专利授权42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9项。学报理工版获评“2018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论文转载量跃居全国高校学报第13位。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现与境外289所高校建立联系,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深圳大学将继续立足深圳,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国际,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为建设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特区大学而努力奋斗。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大家都在看
高才博士后4月点击↓↓内容标题即可查看共抗疫情,高校人才网即日起为医疗机构提供免费招聘宣传服务
热门资讯
1.必读|博后可申请科研项目——学术头衔从做博士后开始
2.毕业以后不想搞科研,读博的意义何在?
3."超级英雄"——博士生!
4.硕士博士的英雄主义:在认清科研残酷后,依然义无反顾5.博士后不好当?欧洲博士后待遇差距大,中国博士后幸福感有多高? |
|